2007年6月28日 星期四

著作權

因為很多組做了關於youtube的報告,包括我們這組,剛剛看著看著想到一個困擾我許久的問題。就是--版權。上次聽宜珊說現在youtube上連"浴火鳳凰"都看得到,可是我想看的一些美國影集都沒有,大概抓的比較勤吧......orz

youtube上真的可以找到很多東西,譬如說MV,難道不違法嗎?這幾天剛好逛到六一歌詞庫,他們好像也面臨版權的問題。可是歌詞...自己打上去po也違法嗎?六一的態度似乎是要堅持到底。

其實我常常在想,如果我是創作人,在網路上流傳自己的作品應該很開心吧。而且透過網路分享已經是一種不可擋的趨勢。為什麼我們要去阻擋新技術的誕生呢?我個人認為,對大環境的趨勢,除了打壓,應該還有別的解決方法吧......譬如說,線上歌手,直接將歌曲賣到網路上分享,就是其一。還有就我們消費者的立場來說,有些CD真的是買回來好聽的只有前面三首,還那麼貴...對於抓歌和yoyputube上先試聽過的話,真的值得的專輯我還是會去買張CD。畢竟音質真的有差。

話說前一陣,著作權小組還到各學校查呢!

2007年6月15日 星期五

記一下

手邊沒有好用的隨身碟,以防萬一,記一下PPT的網址:

http://www.esnips.com/nsdoc/22d42db9-f498-4f16-88c3-8c9b2605f76f

2007年6月14日 星期四

Chad Hurley & Steve Chen By Miles Beckett



2007 TIME 100 PEOPLE --- BUILDER AND TITAN

"I'm quitting plastic surgery." That's what I told my parents in 2005. On paper I was a surgeon, but in my heart I was a filmmaker. I'd seen the dotcom boom as a student at Berkeley, and during my surgery internship, I jealously tracked the emergence of Web 2.0. Broadband Internet, RSS feeds and Flash video were finally delivering on the promise of Internet television. Hollywood was losing its grasp on the channels of distribution.

One day someone sent me an e-mail that changed my life. It was a link to Lazy Sunday, and the website I landed on was YouTube. In YouTube, Chad Hurley, 29, and Steve Chen, 27, built the killer app for Internet video. Monkey-simple uploading. Off-site video embedding. Peer review. They created and fostered a community around sharing video and in the process unleashed a revolutionary platform for creative expression. The content ranges from car crashes to presidential speeches. There are lots of cat videos.

I've met Chad and Steve only once, but I visit their website often. Last summer, with my partners Mesh Flinders and Greg and Amanda Goodfried, I used YouTube to tell a subtle and nuanced story about a home-schooled girl preparing for a mysterious ceremony.

That girl is Lonelygirl15, and her life has captured the imagination of millions. With hard work, creativity and the magic of YouTube, our small team of outsiders created the most popular serial drama on the Web, with numbers that continue to rival top cable-TV shows, without ever getting the green light from Hollywood.

Beckett is executive producer of Telegraph Ave. Productions

2007年6月13日 星期三

高級訂製服系列

這是巴黎 高級訂製服的秀
雖然其他品牌也有這樣的秀
但怎麼比都比不過chanel的典雅 耐看
尤其是 香奈兒2006年的系列 (個人覺得勝過2007年的)

如果沒時間 就直接先看最後第三支!
壓軸在最後!不看會後悔! 相當經典 perfect !!!
衣服美 模特兒正 音樂也配得很適合 舞台設計超有創意

Chanel : Haute Couture Fashion Show SS06 (Part 1) http://www.youtube.com/watch?v=xTGT1zwSYPg&mode=related&search=

Chanel : Haute Couture Fashion Show SS06 (Part 2) http://www.youtube.com/watch?v=BSt7AgKneKY&mode=related&search=

Chanel : Haute Couture Fashion Show SS06 (Part 3) http://www.youtube.com/watch?v=j5Uhx5gUHEg&mode=related&search=

ZARA (2)

雜誌的介紹,也很有趣,很長,
可以點進去看一下~

標題:
亞洲獨家.西班牙總部全公開 ZARA快速時尚橫掃全球平價奢華風

網址:
http://news.yam.com/view/mkmnews.php/439774

ZARA (1)

天阿~查了才知道ZARA這麼厲害,台灣居然沒有!!

先來個維基吧:

Zara 是西班牙公司Inditex Group旗下的一個服裝品牌連鎖Inditex Group旗下同時也擁有如Massimo DuttiPull and BearStradivariusBershka。公司總部在西班牙的A Coruña,Zara1975年開出第一家分店。 今天, Inditex Group可能已經是世界上發展最快的零售商,其在全球七十多個國家擁有超過3,100家分店(比2000年時的分店數多了四倍),其中Zara這個品牌佔有1,000多家分店。 在2006年3月, Inditex Group已經超過瑞典的H&M成為歐洲最大的時裝零售商。
Zara 擁有獨一無二的商業模式,以至於可以使之在快速擴張和用適當的資金開設出有質量的分店。 例如,Zara宣稱它只需要兩周的時間就可以[1] 設計開發出一款新產品並擺上貨架,而平均開發周期九個月的業界水準完全無法與之相比,Zara每年發佈超過10,000新款服裝。 Zara抵制全世界工業範圍內的一種趨勢——將產品製造業轉移到成本低廉的地區, 也許Zara最獨特的營銷策略就是零廣告(不做廣告), 這家公司更傾向與把盈利資金來投資開設另一家分店。事實上其營銷物流模式已經可以抵消其在人工上花費的成本上。
Zara 被路易·威登的時尚大師Daniel Piette稱為世界上最有創新能力且最恐怖的零售商。

http://zh.wikipedia.org/wiki/Zara

2007年6月12日 星期二

YouTube繁體中文版將問世 Web3.0時代來囉 網路無所不在

下一世代網路殺手級應用會是什麼?
Google台灣區業務總經理張成秀與YouTube創辦人陳士駿不約而同地表示,Web3.0將是「網路無所不在」的應用。由於影音無語言限制,YouTube使用者逾五○%來自美國以外的國家,YouTube將提供繁體中文版,將更方便國內民眾上網使用。昨日難得來台的陳士駿便透露這個好消息,他說,YouTube繁體中文版近期可望問世。

陳士駿點出未來發展
當網路由網站業者單向提供內容資訊的Web1.0時代,邁入由網友們共同參與,雙向交流的Web2.0時代,下一世代Web3.0時代又會是個什麼樣的面貌呢?陳士駿應邀來台,昨出席「網路高峰論壇─遇見陳士駿」,分享創業過程及 YouTube未來發展,與談人包括英特爾亞太區行銷暨技術總監黃逸松、中華電信董事長賀陳旦、資策會執行長陳銘憲、及Google台灣區業務總經理張成秀。陳士駿指出,Web2.0最重要的精神就是以使用者為中心和分享的觀念,下一個網路世代將是把這個精神發揮到極致,讓產品達到「無所不在」的境界,不論在飛機上、步行中,經由無線,無限的網路,隨手可得,因此網路與行動裝置、家庭智慧型家電結合顯得更重要。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70610/57/flno.html

其他相關的最新報導 ...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70609/2/flrf.html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70611/51/fp07.html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70611/4/fpc8.html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70611/2/fpea.html